精选读后感的作文6篇
在平平淡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传递知识信息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6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读后感的作文 篇1
今天看了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——《那个黑色的下午》,心情久久 不能平息,书中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掠过:无论你们在哪里,我都一定要找到你们,生死不离……
这个故事大概内容是:笑猫一家意外中来到了四川樱桃沟,也意外的找到了生活在樱桃沟的马小跳的爷爷奶奶。他们一家五口在那儿幸福的生活着,不料,20xx年5月12日下午2:28分,那个黑色的下午,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,把笑猫一家震散了,也把“幸福”二字带走了……这个黑暗而悲哀的下午,深深的铭刻在了笑猫的心里……他带着一颗坚定的心,踏上了寻找家人的旅途……
在大地震中,有多少像笑猫这样失去家庭的人啊!虽然,地震可以摧毁家庭,但是,坚持的意念,永恒的爱,依旧屹立,永不倒塌!
在笑猫救得那个婴儿身边,有一部手机。这是小婴儿的妈妈在生前留下的,当搜救队员把手机打开时,不禁热泪盈眶。一排不起眼的小字映入他的眼帘:“孩子,如果你能活下来,一定要记住,妈妈永远爱你!”霎时,温暖的气氛充满了每个角落……没错,这就是伟大的母爱!
地震虽然可怕,但他教会了人们顽强,不屈。相信,再大的灾难,也打不到有爱心,顽强的人!
读后感的作文 篇2
假期中我有幸拜读了《人师的境界》一书。对我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业务理论的学习,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,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。读后觉得,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,班主任们那质朴的语言,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,无不让我由衷的钦佩。
我就说说我自己吧,季羡林先生说过:“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。”还有句非常好的话说道:“真正的幸福,并不取决于财富、权力和容貌,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的人相处。”在学校里,我的学生欢迎我,我的同事尊重我,我的领导重视我,我工作开心,生活充实。
与我的同事们一样,我欣赏自己的工作,每一天都认真的备教辅改,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把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好,乐在其中,无怨无悔。我觉得自己教书育人,就是一种幸福!我们老师,对“幸福”的要求非常简单--一杯淡水,一壶清茶,就可以品出增补的滋味;一朵鲜花,一片绿叶,就可以闻到幸福的气息;一幅图画,一段文章,就可以读出幸福的甜美!
我欣赏我的同事们,我们大家都很平凡,但是我们不感到平庸。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添砖加瓦。我们虽不是参天大树,但愿意做大树下的一方泥土;虽不是太阳、月亮,但愿意做天空中的平凡星辰。我和同事们,注定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,但是,我想,即使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,做顽强的小草,我们也绝不自卑!
我欣赏每一个学生,同时赢得了学生的尊敬。去年教师节那天,我收到学生的许多贺卡,其中有一个上大学的学生这样写道:“老师,你的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,包含一团温馨的真诚;你的心灵像一汪澄碧的潭水,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。你用欣赏的眼光鼓起了我这位差生生活的风帆,让我终生难忘!”我知道,即使是“差生”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,他们渴望赞美与鼓励,他们需要关爱与重视。我改变了过去对学生比较粗暴的管理态度,对他们和风细雨,亲切关怀,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。许多曾经孤独封闭的心灵,对我敞开了心扉。我对学生欣赏,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,微微一个点头;有时只是一个亲切的眼神,一次默默的握手。但对学生来说,那却是老师无限的信任、巨大的鼓舞。能够 让学生振作精神,奋发向上,这对于我们做老师的,是一种莫大的欣慰、莫大的幸福。
肖川说得好:“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,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。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:在多大的范围内、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。”作为教师,我们生命的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、用我们的知识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,让他们成为“四有”新人。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,既然做了教师,就应该要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,就应该要学会摆脱名利的束缚,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--你是鱼儿,就不要羡慕天空;你是鸟儿,就不要痴心大海。既然做了老师,你就不要怨天尤人,不要牢骚满腹,不要说工作平凡、生活辛苦。其实,把平凡的工作做好,你就不平凡:把简单的工作做好,你就不简单!
作为一名中年教师,我已经学会正确认识自我、接受自我、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、完善自我。我想告诉年轻教师: 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,让我们想去追逐。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。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,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。只有以积极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,待人、处事、接物懂得随缘,只有这样,才会自在,才会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快乐,才会让工作与生活富有诗意。
新的学期开始了,我愿于老师们一起勤奋工作,积极向上,以阳光的心态,追求生命境界,演绎诗意人生!
读后感的作文 篇3
读了《园明园的毁灭》这篇课文,我的眼睛在流泪,心也在流泪……
园明园是由长春园、万春园和园明园圆组成的,又叫园明三园圆。园明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,众星拱月般围绕在四周,园中摆放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名人字画,青铜礼器等一些奇珍宝。园中的建筑都是根据古人诗画和各地名胜来建造的,不光这样,园中还融入了许多西洋建筑。
1870年,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了风景美丽的北京西郊,而圆明园正好就在这里。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,他们被这里的奇珍异宝惊呆了,疯狂的抢掠,把能拿走的通通都拿了回去,拿不动的,就用口来搬运,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。更可气的是,这些猪狗不如的`野兽为了销毁证据,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,大火连烧三天。我国这一林艺术瑰宝,建筑艺术的精华,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。
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,早日让国家富强起来,不用再受到列强的欺凌。
读后感的作文 篇4
《红楼梦》带着忧伤、凄凉的气氛,让人常常想落泪,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,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《红楼梦》呢。
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,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。主人公为贾宝玉,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,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,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,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,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,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,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,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。林黛玉生性猜忌,多愁善感,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,她身子弱,老祖宗看不上她,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,林黛玉闻讯气死,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,而林黛玉又身亡,悲痛欲绝,出家当了和尚,读后感《《红楼梦》读后感 舒露露》。这里的是是非非是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,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,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,什么“指腹为婚”,更为可笑的是,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。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,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,可皇帝有上千嫔妃,得宠一时,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,她们又何苦进宫呢?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,衣食无忧,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,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,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“造反”了,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。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,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,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,真让人深恶痛疾。《红楼梦》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,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,也让我想了很多,或许吧,事事不能完美,而人也如此。
读后感的作文 篇5
李欧梵先生是我敬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,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,第一次捧读《铁屋中的呐喊》时的震动和愉悦,及至读到他的《狐狸洞呓语》,始在语言的轻松机智和见解的独到深刻背后了解到欧梵先生“狐狸型”的治学方式和为人的性情,更添了一份学术之外的亲切。
近来欧梵先生又有新著《我的哈佛岁月》面世(江苏教育出版社,20xx年5月第1版),我耳闻后忙找来一睹为快,同时也在关注网上报端的书评;其间有两则评论、商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。先是9月7日《中华读书报》上刊登了徐慈威的一篇《一流学者的“二流”著述——评李欧梵的新著〈我的哈佛岁月〉》,其后半月余,《新京报》“书评版”又登出了一则与徐文商榷的文章(9月23日,《“二流”学者的“三流”著述——兼与徐慈威先生商榷》),署名“舒平”。
读完《我的哈佛岁月》,我原本想写点什么,一时没有下笔,正巧看到这两篇评论,还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。这两篇文章的名字放在一起有点绕,先要解释一通。徐文题为“一流学者的‘二流’著述”,在文中有一段关于“刺猬型”学者和“狐狸型”学者的论述,坦言“我宁愿相信,事实上李先生也是一流学者”,同时他认为“李先生的这本《我的哈佛岁月》,即使不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它,充其量只是二流著述”;而题中的引号一方面表明引自原作,另一方面也隐隐体现了徐先生的善意。舒文名“‘二流’学者的‘三流’著述”一看即知化自徐文,舒平先生坚持称《我的哈佛岁月》是“二流”学者的“三流”著述,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法子,说到底还是想让人承认《我》是“一流”学者的“一流”著述。
舒平就这个问题首先向徐文发难:李先生在书中明确地说过自己只是“二流学者,三流作家”,(书中欧梵先生说的是和“西方传统中的名家”相比,“以世界大师级的尺度来衡量”,“有时自嘲”,以此自况,这其实是看似自谦实则自负的说法),你非把他归入一流之列,莫不是想“借批判的对象来抬高自己”?进而以此猜测竟得出结论:“国内的批评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,有些批评家专门喜欢拿名人开刀,借此打通自己的成名之路,即使批评的对象不够一流,也非要把他说成一流,否则自己的批评便会显得缺乏分量”。看完这段话我大吃一惊,徐慈威的文章写得很是平和中肯,(相形之下倒是舒平的文章到处显得尖酸),我竟没有看出包藏了这样的祸心,忙按图索骥地把徐文又读了一遍,除了读出诸如“由于李先生骨子里是位学者,所以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,还是在在地透露出它所蕴含的或者说内敛的学术价值”等句子和为文的坦率真诚外还是没有其它——似乎是舒平虚惊了一场。
其实舒先生的话也并不新鲜,是文坛上的故伎了,前几年有个沪上文人就惯用此术,把一切批评者都看作“攀援的凌霄花”,这种话的恶劣之处就在于以自己已获得的话语权力而制止别人开口,幸而不是欧梵先生本人;我看到这类话一向有些愤懑不平,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发此旧论,让人不免惊讶,不过听来既颇为耳熟,就不会如小儿女羞赧而退,还要照做凌霄花。
舒平的文章存在两大问题,剖辨清楚,许多问题自然水落石出。舒文的第一类问题在于往往把一个问题推向极端,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,这样就歪曲了徐文的原意往往导致谬误,他再紧抓不放加以发挥,结果讨论的其实不是一个问题;我无暇指出文中无数的逻辑漏洞,仅举两例。
一例是徐慈威先生认为“以一个货真价实的哈佛教授而与哈佛女孩的妈妈去比试,去打擂,起点就不高”,舒平先生则说出这样一番话,“如果一个人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,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等,那就是思想有问题了”,“哈佛女孩的妈妈怎么了,人家能把女儿培养成才难道没有资格将自己的经验与众人分享吗?”前者提出的问题是欧梵先生作为在海外多年的学者、知识分子在书写个人记忆时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高度,这种被期待的精神高度使得论者认为李先生不应以一个畅销书作家——哈佛女孩的妈妈作为参照(至于到底应不应该,下面会详细讨论),后者并没有在这个问题的本质上作出回应或驳难,而是粗暴地给对方首先扣上“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”,“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”,“思想有问题”的大帽子,然后是近似胡搅蛮缠的发挥,回头一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:什么时候前文中讲哈佛女孩的妈妈不能写书了呢?
读后感的作文 篇6
生活中,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,它插在稻田的中央,用来驱赶叼稻谷的麻雀等。寒假里,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《稻草人》。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,不能说,不能动,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。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,心肠很好,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。
这个故事十分感人。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奶奶。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,老奶奶因为伤心过度,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。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,庄稼收成又不好,老奶奶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。这一年,稻子长得很壮实,而且雨水也不太多。眼看今年有好收成,她笑了!可是稻子的天敌——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。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,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。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,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。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瘪的脸,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,心里像刀割一样。稻草人使劲地扇扇子,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,然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。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奶奶,可他不会说话,他好伤心……
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,原来河面上停着的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。他用轻微的声音叫妈,可他病得太重了,根本叫不响。他的母亲是个渔妇,靠捕鱼为生。孩子口渴急了,喊着要喝茶,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?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。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,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。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,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。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,他伤心极了……
突然,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。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,最后想把她给卖了。她走投无路,想到了投河自尽。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,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,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,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。他伤心地哭了……
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!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,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奶奶,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,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,为了阻止妇女跳河,他流尽了眼泪。
最后,稻草人倒了!不是因为他怕辛苦,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,像玻璃一样碎了。于是,稻草人倒下了!
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!处处、时时为别人着想!假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,为别人多着想一点,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,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: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