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节日作文

时间:2024-07-17 17:29:45
有关民族节日作文4篇

有关民族节日作文4篇
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如何写一篇有思想、有文采的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节日作文4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民族节日作文 篇1

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,人们忙碌的一年也将随着春节的临近而结束。

腊月初八,是传统的腊八节,从这天起春节的气息就已经在人们身边弥漫起来了。在腊八节这天,人们纷纷都拿出家里这一年剩下的一些谷物熬粥喝;还会腌制一些腊八蒜,留着过年吃饺子用。

过年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,我们穿新衣、放鞭炮、拿压岁钱、看花灯。而大人们就不能像我们一样了,他们要忙活着准备过年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年货,还要扫除家里的尘土。

腊月二十三,我们的小年到了。这一天家里的人都会祭拜灶王爷,还要吃芝麻糖。

过了小年离春节那句不在遥远了,所以一过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这扫除屋子里这一年的尘土、擦洗各种物品来迎接新的一年!

俗话说的好:“腊月二十八,家家户户都贴花。”这腊月二十八就是人们开始贴对联、窗花、福字的日子了。

最热闹的莫过于除夕了,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包饺子,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,一起守岁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。当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,外面美丽的烟花爆竹也随之绽放,到处都是鞭炮的响声。

大年初一的早晨,人们早早的起来吃饺子,吃完了饺子好去走亲访友的拜年,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给他们带来好的福气。而更让小孩子们高兴除了穿新衣,那就是可以拿到压岁钱和放鞭炮了。

还记得,有一次过年,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的来到了爷爷家,我向各位“财主”们理直气壮的所要压岁钱,钱财收进了荷包,我便和哥哥姐姐们到爷爷家那宽敞的小院子里去放鞭炮了,可是意外在我们的玩耍终究悄然发生了,哥哥在雪堆上插了一个鞭炮,点燃的鞭炮在“飞天”的时候没有按照预定的轨道前进,撞上了墙壁,可鞭炮仍不死心的转弯向我这边飞来,我慌忙逃窜,躲到了姐姐的身后,可还是躲闪不及鞭炮蹦到了我的脸,跟我来了个“亲密”接触。不过还好没有蹦到重要的地方,不然这个年过的可真是倒霉啊!我至今想起那天的场景还唏嘘不已呢。

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亮点,早晨吃过元宵,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到街头观看各种表演,晚上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美丽而新颖的花灯。

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,也叫元夕、元夜,又称上元节,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。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,故又称灯节。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“走百病”的习俗,又称“烤百病”“散百病”,参与者多为妇女,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,或过桥,走郊外,目的是驱病除灾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,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,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,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。

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我都会和家人来到就近的公园观看花灯,花灯亮起,把整个公园装扮的犹如古代的“紫禁城”。

这年过到正月十五就算是告一段落了,过完这一天人们就又回复了往日的生活,大人们纷纷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,孩子们也回归了他们的校园生活,都开始了新一年的努力!

民族节日作文 篇2

在农村,无论过去,还是现在,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,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。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;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,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,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。

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,先一天,把“馇头”,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,用温水化开,拌上面粉,搅成稀水,用老百姓的话讲叫“打面水”,然后把搅好的“面水”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,等着发酵。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。

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。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,然后找个大缸,洗涮干净,准备放面。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,家里人口多、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。和面要用上等白面,没有面粉厂时,在腊月二十前,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,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。

到了掌灯时分,就开始和面了。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,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“面水”的多少。和面是重体力活,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,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,此时往往会问:“怎么还不完?”或说:“完了吧?”而和面、蒸馍最忌讳说话带“完”字,因此,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,和面和蒸馍时,不能说“和完了”“蒸完了”,要说“和齐了”“蒸齐了”,取“起”的谐音,以图吉利。面和好,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,上面蒙上湿布,放到煤火台上,下一步就是“看面”了。“看面”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,使缸体受热均匀,面发得均匀,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,或起得不均匀,都影响蒸馍的质量。

第二天早上,吃过早饭,就开始试碱蒸馍了。蒸馍需要的人手多,如果家里人少,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,今天蒸你家的,明天蒸他家的。蒸馍试碱、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,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,如烧火、装馍、揭馍。

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,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。

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,小馍也叫小糕。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,碱试得怎么样,也取“小高”之意。

接着蒸长条馍,长条馍也叫大糕,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。布袋馍做工简单,把面搓成长条,七八寸长短一个,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,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。

大馍,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,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。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,然后再摁个枣;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,再用剪刀剪成四瓣,蒸熟时面瓣裂开,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,有白有红,又香又甜,煞是喜人。大馍也叫人口馍,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,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。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,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,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。

大馍蒸齐后,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。刺猬馍,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,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,剪出刺猬的模样,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,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;鱼馍,一般是双头鱼,把面搓成中间细,两头粗的形状,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,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,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。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。小燕馍,把面搓成长条,一头用刀切开,形如燕尾,一头摁上个红枣。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,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,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,来年喜事多多。

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。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,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,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,上面盘着两条龙,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,龙头相对;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,取金丝缠元宝之意,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,呈麦堆状。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,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,过年了,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。

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,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,摆上蒸的财神盘、大馍、枣花,点上香,边作揖,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。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,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。

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。初二是回娘家,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,打扮得整整齐齐、干干净净,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,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。路上遇见熟人,还会打上个招呼,掀开花巾,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。下午闺女要回婆家,这时当娘的要取篮,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,一定不能取完,否则就有贪财之名。取罢篮,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'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,这叫做回篮。

过罢初二,走其他亲戚,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,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。

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,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。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,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,变成了龙头衔龙尾,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。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,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。

在农村有句俗话,叫做“能穷一年,不穷一节”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,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。这时,天气已经回暖,柳树已经发芽,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。不过不用担心,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,等夏天来了,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,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。

民族节日作文 篇3

冬至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
冬至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,早在春秋时期,中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到太阳,测定出冬至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,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,夜晚最长的一天。冬至这一天有北方吃饺子、南方吃汤圆的习俗。

冬至这天,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和面搓糯米团。糯米团搓好了,妈妈就叫我和她一起搓汤圆。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汤圆从我和妈妈手中滚到盘子里,就像一个个淘气的汤圆宝宝。妈妈夸我的汤圆搓得又大又圆,我好开心。

当厨房飘来阵阵香味时,我知道汤圆煮好了。吃着又香又甜的汤圆,我心里也甜滋滋的。妈妈对我说:“吃了汤圆大一岁,你要更加懂事了。”我看着妈妈,用力地点点头,心里想:我又大一岁了,要听妈妈的话了。

我喜欢有趣的冬至。

民族节日作文 篇4

(二)

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(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)。傣语叫做“楞贺尚罕”,即“六月新年”或“傣历新年”。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,因为傣文历法,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。

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。:很早以前,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,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。姑娘们满怀仇恨,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。一天夜里,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,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,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。()原来这个天不怕,地不怕的魔王,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,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,勒住他的脖子。果然,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,变成一团火球,滚到哪里,邪火就蔓延到哪里。竹楼被烧毁,庄稼被烧焦。为了扑灭邪火,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,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,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。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从此,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。现在,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。在傣族人看来,水是圣洁、美好、光明的象徵。世界上有了水,万物才能生长,水是生命之神。

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。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。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:

相传在很久以前,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,因树林起火,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,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,为保护村庄,不畏危险,冲出火网,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,泼洒山火,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,山火终于被泼灭,村民得救,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,渴倒在山头上。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,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,后来,李良一头扑到江中,变成一条巨龙,顺江而去。有的人说,他变成了一棵大树。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,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,每家房屋清扫一新,撒上青松叶,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,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,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,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,午间太阳当顶时,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,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。这项活动延续至今,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、祝福吉祥的节日--泼水节。

《有关民族节日作文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